新年将至,民众有过年去寺院参观礼佛的习惯。除了上香礼佛,有些信众还有在寺院吃素的习惯,那么,在寺院五观堂中用斋,有什么礼仪需要遵守呢?
佛教寺院的出家人吃饭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称为斋堂,而有些寺院却称为“五观堂”,简称“观堂”。僧众吃饭,也称“过堂”。
对于“过堂”一词,大家可能从生活或者电视中了解过,指的是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受审。但在佛门中,“过堂”就是“吃饭”,这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为什么要称五观堂呢?因为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要作五种观想: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要思量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如果不好好修行,粒米难消;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当自策自励,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对美食不起贪心,对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众生的过患,以贪为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则诸患不生,修行之人,常念心中过患,使其远离过恶;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饮食就如良药一般,能治疗身体饥渴的疾病。车子有油才能发动,身体也是如此,吃饭只是为了维持体力,用功办道,不应在食物上起分别好恶之心;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饮食可以营养身体,资益道业。要借假修真,少食容易饥饿,体衰力弱,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常存惭愧心,莫失正念,不说人我是非,散心杂话。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和菩提心。
过堂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用食过程,整个过程要行堂两到三次,也就是送两到三次饭菜。第一次行堂不够吃时,可以在后续行堂时添加。过堂要求禁语,也就是不能讲话,所需饭菜及多少都要使用特定的手势表达。
佛教认为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意思是说出家修行之人,每日所有一切用度,皆是出自世人的供养。哪怕只是施主供养的一粒米,在真修行人眼中,也如须弥大山一般珍贵!
收拾好钵具后,维那起腔,大众齐唱“结斋偈”。结斋后僧众列队出五观堂。过堂仪式结束。
“过堂”是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独有的仪轨。虽然“过堂”仪式在各寺院不尽相同,但汉传佛教寺院在早午斋依律奉行的“过堂”仪轨都是“二时临斋仪”。
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普同供养佛法僧三宝及法界有情,吃饭时应当提起正念,食存五观。这就是在寺院用斋的礼仪,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