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周围往往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运用园林的手段,变朝山拜佛的香道为景观序幕,变自然景物为园林景观,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使寺院不仅成为一个观树赏花的场所,也是一个洗涤众生心灵的地方。寺院种植的花草树木很多,没一个品种,都表着各自的法。寺院常植的树木当中,龙华树便是其中的一种,其与佛教有着特殊的因缘。
龙华树,指弥勒成道时之菩提树。根据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记载,龙华树,又称那伽树、龙华菩提树。学名Mesunaroxburghii Wigh或Mesuna ferrea L.,属金丝桃科之乔木,产于印度、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侧等地。其树干高大,似铁刀木,平滑而直立;叶呈长椭圆形,厚且具有光滑,先端尖而下垂;花瓣有四,呈纯白色,具有香气;果实大如胡桃,呈橙色,内藏有种子。或谓其花枝如龙头,树枝如宝龙,子出龙宫,故名龙华树。
据佛典所载,此树乃弥勒菩萨成道时之菩提树。按,弥勒菩萨现居兜率天,将于佛灭后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或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自兜率天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道,为众生三度说法。《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云(大正2·788b)︰‘去鸡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华,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
据《弥勒下生经》载,弥勒佛成道后,曾在华林园说法,教化众生,华林园即长有龙华树,就是著名的龙华三会。
据鸠摩罗什法师译的《弥勒下生经》上说:弥勒佛在华林园时,华林园纵横可达一百由旬。而听法者布满了整座林园,初会说法时,有九十六亿人证得阿罗汉果;第二会说法时,又有九十四亿人证得阿罗汉果;第三会说法时,又有九十二亿人证得阿罗汉果。据《弥勒大成佛经》上说:龙华树,其枝如宝龙,吐百宝花。又据《大日经疏》卷七中说,奔那伽是龙华之花,弥勒世尊曾在此树下成佛,之所以称之为龙花,据说是诸龙崇尚此花的缘故。弥勒在龙华树下得道,因此,龙华会是佛教僧众庆祝弥勒佛降生的法会。
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的公益性事业,也是佛教历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自古寺院皆古木参天,华叶蔽日,皆赖历代僧众檀越栽种维护。更有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提倡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代高僧大德们都是人间净土的建设者,他们种植各类花卉树木,荫泽后代,至今许多寺院还保留了历代高僧大德们栽种的参天古树,不仅成为广大四众弟子朝圣的古迹和对大德风范追思的胜迹;不仅为当代添景致,更为万代立楷模。种植树木使人得清凉为七种福田之一,且花草树木皆有佛性,在寺院认供树木,更是对自我菩提心的培养呵护!
百花古寺,共植功德林!广州市增城区九如村百花古寺第一期建筑群现已进入后期阶段,根据百花古寺的“百花百果”园林植被种植理念,以树、花、果等植物庄严道场,让植物示法、说法,令大众领悟佛之见。现阶段,根据寺院的设计理念,将进行第一阶段的植物种植,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此植树功德回向众生,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功德林,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净土。发心植树者,自利利他,即菩萨之行,为随顺天下善信福荫子孙后代的善愿,百花古寺园林树木认捐活动即将开启,最近将发布具体认捐方式,敬请持续关注大佛寺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互联网
编辑 | 如静
审核 | 弘法部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