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_康复营 | 徐梅院长 “如何带癌生存以及癌症的功课”

康复营 | 徐梅院长 “如何带癌生存以及癌症的功课”

2021年11月19日星期五,在大佛寺普觉楼五楼多功能厅,康复营第七天课程由云南瑞奇德医院创始人、中国特色的整体医疗模式创始人徐梅院长为营员作如何带癌生存以及癌症的功课的专题报告。
徐梅院长的报告主要包括癌症发生原因及正确认知癌症、如何选择癌症治疗方法和癌症止痛治疗、传统医疗和整体医疗的比较、癌症康复比例、积极心理正念培养、认识生命意义及生命重建六个方面。


徐院长运用国内外权威数据,明确指出正确认识癌症的关键点;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其发生及发展是一个缓慢的量变过程。疾病是对人的一种警告,大病是大警告,小病是小警告。疾病其实是一次警告,是一次重大的人生功课,更是通向觉醒道路的机缘。根据因果法则,我是一切的根源,意识到自己是疾病的因,向内求,便把握住了癌症疗愈的关键点。付出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启迪学员们从这次疾病中,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把爱传递给更多需要的人。
徐梅院长强调,人体产生疾病之时,即是改变时刻!“不知死,焉知生”,唯有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把握当下,在从生到死的这段历程上,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将生命质量最大化这个关键点!而不是盲目恐慌被癌症吓到,做好带癌生存的准备;健康,是身、心与灵三者的和谐。在对比传统医疗与整体医疗各自的优缺点时,徐院长列举五个不同的肿瘤病例以数据说明整体医疗在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 、改善内环境、解析生命密码 、疾病预后预测 、身心灵 、家庭整合治疗、团体治疗、心理康复治疗等方面产生疗效的整体优越性。徐院长激励营员要合理安排适当的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积极培养开怀大笑、感动的流泪等等此类大环境内外调理的作用,付出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所有的“得”都是觉醒的障碍。
对于癌性疼痛的治疗中,有病因、药物以及非药物三种治疗,徐梅院长列举了一些用于药物治疗的药类。徐梅院长也指出三个癌性疼痛治疗的误区。徐梅院长同时癌症康复中的两大难题:疼痛与失眠,用数据表明,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有80%疼痛的原因是由肿瘤侵犯导致的疼痛,如果癌症疼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对于癌性疼痛的治疗中,有病因、药物以及非药物三种治疗,徐梅院长列举了一些用于药物治疗的药类。
针对营员们尤其关注的如何学会与癌症和平共处的问题,徐院长结合多年整体医疗发展经验,徐院长强调带瘤生存可以是常态,但是有一个前提,在自我生命力源头找到力量。徐梅院长指出仅仅靠医学的干预并不能完全达到疾病的治疗目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患者本身能否正确认知自己与疾病的关系。徐院长通过自己两次从死神身边擦肩而过的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至深的感悟: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就没有看不惯,没有负能量。不知生,焉知死,只要我们怀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和魄力,就可以心悦诚服接受治疗,自身对疾病的疗愈便开始了。把握当下,脚踏实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将生命质量最大化。
讲座答疑环节,结合提问,徐梅院长对于癌症患者切身关注的治疗方案的抉择、解决癌痛、院后康复调理详细剖析,唤醒大家对疾病应身心灵同治的意识,重建坦然、自信和奉献的人生。希望大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疼痛,克服疼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密码和人生功课,癌症疼痛是提醒和警告,我们只要了解它背后的提示,去完成自己的人生功课;同时,徐梅院长强调指出很多癌症疼痛跟肿瘤本身没有关系,更多是心理层面所引起,在调理身心灵健康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合理科学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徐院长鼓励大家学会倾听、欣赏、感恩,乐观地面对生活,并相约有机会再来大佛寺为大家讲解更多生命健康课题。


耀智大和尚也在百忙之中参与徐梅院长与营员们的报告分享,并在徐院长报告结束时做了开示总结。大和尚盛赞徐院长仁医悲心,一直关注康复营的发展,今天也是第五次前来为营员们并专题报告;同时希望学员们能够谨听专家教授们的指引,从内在改变自己,慈悲待人,正念生活,学会倾听,常怀忏悔心,感恩心,重启健康人生。
真正的你,在你的心中。你真正的信念是你内心相信的事。你的处境由你的内心决定。你所做的一切都由你的内心决定。

点击下方小程序,观看完整视频



人物简介:徐梅。云南瑞奇德医院创始人,主任医师。2007年创建瑞奇德医院,中国“整体医疗”实践者,中国特色的整体医疗模式创始人。首届中国整体医疗专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多次在中国协和、美国哈佛以及中欧、中美、中德等国内外著名医学论坛分享和交流整体医疗。


“自信人生——癌症康复营”是为癌症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一个公益项目,由广州市大佛寺联合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脂类医学和技术研究室康景轩教授团队共同成立,是佛学与科学的结合,社会慈善机构与学术机构合作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多学科领域的资源整合——以科学营养干预和佛法修心调理为核心,辅以佛教生死观、心理学、合理禅修合理运动、生命关怀等专题学习为主要手段,尝试创建的一种新的抗癌模式,让癌症患者在常规医院治疗之余,获得另一种身心疗愈的支持,激发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重燃对生命的热情。
1、康乐社创办和宗旨:源于耀智大和尚的智慧慈悲,有感于癌症对每一个人带来的身心负担,对每一个家庭带来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从而决心以一个寺院的力量,为广大癌症患者作出支持,也通过寺院的善行呼吁社会,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对身心健康,对生命质量的重新关注,“放下不放弃,圆融不圆滑,随缘不随便,承担不负担”,这是佛教身心安顿之法,也是康乐社心法之宗旨。
2、主办方讲座信息请关注“广州大佛寺” 微信订阅公众号。
3、声明:授课人讲座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供稿人:江静、张天
摄影:李国坚 钟哲明
编辑:如静 袁辉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