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_观世音菩萨信仰中的修福积德法门有哪些,你知道吗?

观世音菩萨信仰中的修福积德法门有哪些,你知道吗?

在后世的观音信仰中,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修福积德越来越受到中国佛教的重视,特别是其中庄严佛土、利乐有情、净化人心的内容更受到僧俗两界的普遍欢迎。 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福德积累,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佛教修持活动,它所包括的范围是广泛的,几乎佛教中的一切持戒修福、积德行善之举,均可视作观世音菩萨法门的修持活动。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福德积累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慈悲利他

其一,慈悲利他。观音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被视作一位大悲菩萨,其它三位菩萨,文殊大智,普贤大行,地藏大愿,各有所专,各有所长。大悲常与大慈连称为“大慈大悲”。既然观音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那么,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就必须首先具足慈悲之心,广行利他之事。《大智度论》卷27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可见,“慈”是指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简称“与乐”;“悲”指怜悯众生,拔除苦难,简称“拔苦”。佛教认为观音菩萨的“慈”是“无缘之慈”,即无附加条件,无其它要求。绝对慈爱;观音菩萨的“悲”是“同体之悲”,即无时间的限制,无空间的阻碍,不分贵贱贤愚,视众生之苦为己身之苦,对一切众生的平等悲爱。台湾学者南怀谨先生认为:“‘慈悲’二个字,虽然构成为一个名辞,但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所谓‘慈’,具有父性的慈爱,它在济世、救人、利物的范围中,含有庄严肃穆的意义,譬如夏天的太阳,它有利于世人与万物,但有时候也会使你望之生畏。所谓‘悲’,是具有母性的慈爱,它有一味的含容抚育万物而不辞其劳的作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见上海佛学书局1992年版《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第2)不论是父爱还是母爱,都是发自内心的真爱和绝对的仁善,这种爱的精神正是佛教伦理学的核心。经书中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任何一个佛教修道者都应以观音之慈为慈,以观音之悲为悲,胸怀世界,心系众生,行善利人,积福积德,有利他的同时,求得自我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最终趋于佛教的理想境界。
第二,礼拜供养

其二,礼拜供养。礼拜观音菩萨的形式有好多种,如:伫立合掌、五体投地、右向围绕、右膝著地等。供养观音菩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香、花、烛、果、饮食、帛锦、七宝及其它一切净妙之物。《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该品末尾颂语又说:观世音净圣,于苦海死厄,难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经》中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释迦牟尼讲完观音的神奇威力之后,座下有一弟子名叫无尽意立即对佛说:我现在就应立即供养观世音菩萨。那时,观音也在法华会上,于是,无尽意便从脖子上解下价值千金的各种宝珠璎珞,呈献给观音菩萨,说道:仁者,请接受这些珍宝璎珞吧。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无尽意便又说道:仁者啊,请您怜悯怜悯我们,收下这些诚意的供养吧。这时,释迦牟尼佛对观音菩萨说:你应当怜悯这位无尽意菩萨和其它四众弟子以及天龙八部等人天众生,接受这些璎珞吧。观音见如来佛已开金口,便出于怜悯之心,接受了无尽意菩萨的供养,他把这些璎珞分为两份,一份奉给释迦牟尼佛,一份奉送于多宝佛塔。观音经中既然已有此供养先例,后世佛教徒便大兴供养之风,虔诚、恭敬之心几与无尽意菩萨媲美。
第三,观念圣相

其三,观念圣相。《楞严经》中曾说,众生若能见到观音之身相,即可免离一切怖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中也说:当知此菩萨威神之力,恶鬼消伏,得见我身无比色像。提到观念圣相最详细的还是《观无量寿佛经》,其中说:次复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身,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化佛,有五四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譬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花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画有八万四千色,——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播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
第四,弘通经典

其四,弘通经典。经典的弘通包括听闻读诵、印行、散发、解说等许多方面,历来被佛教视为功德无量的善事,认为此有十大功德,今生来世获益无穷,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印光《印造经像之功德》,见台湾青莲出版社1989年版《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264)观世音菩萨法门中也非常重视这一点,所不同的是,它特别强调了弘通观音类经典的功德果报。《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有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宏通经典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功德,关键在于它是取得智慧的必要前提,而取得智慧则是最终解脱的关键。正如《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中说“……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即既把握宇宙万象的空性本质,又了解每个个性的特性,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精神境界。佛教认为弘通经典不光自已从中积功累德,也能为众生带来利益,例《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对阿难说: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浮提,莫令断绝。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中国佛教史上有关受持、读诵、印行观音经典从而获得感应的故事很多,这也说明了弘通经典在中国佛教观世音菩萨法门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造像立寺

其五,造像立寺。造像指造作各种形式的观音像。从所造形象来看,有各种不同的观音,如六观音、三十二应身、三十三身、三十三观音以及流传各地、根据观音显化故事而造作的其它各种形式的观音造像;从制作手法来看,有画像、塑像、雕像、陶像、瓷像、铸像、刺绣像等,其中每类又可分为几种形式,如雕像中,有木雕、石雕、玉雕、金属雕、贝雕等。佛教认为,无论哪种形式,只要能发心至诚而作,让世人恭敬供养,均有巨大功德。中国佛教史上发心造作观音像的人很多,并涌现出大量因造像而获得感应故事。《齐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说是有位名叫孙敬德的官员在守卫北方边陲时,发心造了座观音金像,并常去上香供养,虔诚礼拜。后来,他误中敌兵奸计,兵败后将被处死。幸得观音显灵相救,使行刑者的屠刀未及砍下就折为三段,换了三次刀,均被折断。丞相高欢为此上表朝庭,赦免了他。孙敬德返回后,发现那座观音像的脖子上有三道刀痕。还有许多故事是说观音显灵相救之后,人们为了还愿感激菩萨恩德而捐资造像的,这类故事在全国各地都有,至今依然是佛门弟子乐为之举。至于立寺,由于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其广泛性来讲,远不如造像盛行。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许多观音寺庙,都是根据观音显化故事而来的,由于这种显化故事而兴起的捐资建庙之事也是常有的,这种情况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六,朝拜圣地

其六,朝拜圣地。朝拜圣地是对观音表示敬拜的一种重要方式。观音圣地有很多处,佛教认为,凡是观音显化之地均可视为观音圣地。至于观音的原本住处,更是圣地之中的圣地。《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落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又说: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据此,中国汉地佛教认为浙江省普陀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观音道场,所以,自唐宋以后,普陀山逐渐成为汉地佛教最大的观音圣地和四大名山之一。至于因观音显化故事而兴起的或与显化故事有关的观音道场,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仅陕西省内就有岐山县白雀寺(传说是妙善公主出家修行处)、耀县大香山寺(传说妙善公主成道处)、长安县南五台山(《普陀山志》中记述的观音降毒龙的故事即发生于此)、南郑县小南海(宋代时就成为有名的观音道场,观音送水救世的故事就发生在此)、西安大兴善寺(传说唐代蛤蜊观音显化后供奉于此)。此外,省内还有许多在历史上有名但现已湮没的观音道场。中国佛教认为,朝拜观音圣地、巡礼名山圣迹,是积累功德、获取观音护佑的一种好方式。历史上有大量朝拜普陀从而产生感应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李利安教授:《观音法门略释》,《五台山研究》199703期。

                    
编辑 | 如静
审核 | 弘法部办公室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