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_翻译名家 佛教脊梁 缅怀一代高僧玄奘大师

翻译名家 佛教脊梁 缅怀一代高僧玄奘大师


3月17日农历二月初五,是为法相宗初祖、大翻译家三藏法师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 值此殊胜日,让我们纪念、缅怀祖师大德们的功德,学习并实践祖师大德们为利益众生不畏艰难精进修行、为法忘躯的大乘菩萨精神,广行一切善法,以精进修学之功德,回向法界有情,祈愿国泰民安,众生业障消除,常于智慧光明中,轻安喜乐,善愿成就。



导言:



古往今来,佛教界人才辈出,但能被称为“三藏法师”的高僧大德唯有寥寥几人。只有那些通达经藏、律藏、论藏且可为人说法的人才会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师父今天带大家缅怀一位法师,这位法师于唐贞观元年只身前往印度取经求法,历时19年,独行十万里,遍游西域、中亚和印度。回国后他又用了19年的时间,夜以继日地翻译了大量的佛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空前绝后。他的舍身求法精神,他的九死一生的经历,他以平凡之身完成的不平凡的业绩,吸引、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人们传颂着他那神奇般的故事,把他作为唐朝僧人的杰出代表,称颂他为“唐僧”。


提起这位唐僧,一般人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吴承恩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大师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大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是的他就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



《玄奘大师》纪录片

玄奘法师


(唐三藏玄奘)法师。洛阳缑氏人。姓陈。幼出家。贞观三年。诣阙上表往西域取经。帝不许。遂私出玉关。周游西域百三十国。得梵本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以贞观十九年归。房玄龄表闻。诏见于仪殿。勅翻译诸经论。帝为制圣教序。建大塔安奉新经。
——《佛祖道影·再增订版》慈恩 唐三藏玄奘法师


◆◆知不足,西行取经◆◆



玄奘大师(600—664)俗姓陈名祎(yī),出家后法名玄奘,是中国唐代著名留学僧,举世闻名的旅行家、探险家、翻译家、哲学家,佛学家和法相宗祖师,中外文化交流杰出的和平使者和世界文化名人。
奘师少年聪悟不群而有素养,受其家庭和二哥陈素(长捷法师)影响,隋炀帝大业八年(612)跟随二哥长捷法师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为沙弥。



后周游国内遍访各家佛学宗师,发现其学说思想各有所异(大致归纳为性宗与相宗的差异冲突),不知所宗。为究其佛典法义(定性阐提能否当生成佛),以解所惑,遂于唐贞观元年(627)秋八月孤身一人西行求法,途径百二十国,到佛国——印度留学。往返19载,行程十万余里,请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520夹,梵文经卷657部。除此之外,奘师还带回了印度的制糖技术和珍贵的灌木树种等(如婆罗树和梨树的种子等)。


《解深密经》五卷、《瑜伽师地论》一百卷、《辨中边论》三卷、《摄大乘论》三卷、《显扬圣教论》二十卷、《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论》、《瑜伽师地论释》、《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等各一卷,及以十大论师的《唯识三十颂释论》百卷,糅集而成《成唯识论》十卷.同时他也译出了小乘说一切有部的论典,如《阿毗达磨发智论》及六足论,《大毗婆娑论》、《俱舍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40卷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发智论20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12卷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20卷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3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30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1卷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18卷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16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80卷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1卷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1卷 |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1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 |本事经7卷 |辩中边论3卷 |辩中边论颂1卷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1卷 |称赞大乘功德经1卷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1卷 |成唯识论10卷 |持世陀罗尼经1卷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1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100卷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7卷 |大乘百法明门论1卷 |大乘成业论1卷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 |大乘广百论释论10卷 |大乘五薀论1卷 |大乘掌珍论2卷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2卷 |佛地经论7卷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1卷 |佛说佛地经1卷 |观所缘缘论1卷 |广百论本1卷 | ………………

玄奘法师著作及翻译之经典


◆◆《心经》渡灾厄 ◆◆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大师在四川时,曾于路上看到一个衣服破烂的病人,满身生疮,污臭难闻。大师为他请医生治病,又给衣服和饮食,多方照顾。病人病愈,传授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师从此发心修持此经。在前往印度取经途中,凡有困难危厄,大师都一心称念《心经》,都能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有灾难,当下都得消除,转危为安。



这部260字的《心经》,属于《大品般若经》600卷中的一节,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精要。千百年来,无数人因虔诚持诵《心经》而得无上利益。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唐高僧传》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心海法师《大唐玄奘》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如静
审核 | 弘法部办公室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