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_善友康乐社 | 赵越教授讲解——面对死亡的智慧 轮回与濒死体验研究

善友康乐社 | 赵越教授讲解——面对死亡的智慧 轮回与濒死体验研究


视频 | 面对生死的智慧1




2019114日下午,大佛寺癌症康复营开营的第三天,康复营邀请到了赵越教授,在大佛寺弘法大楼3楼中庭,为大家带来课题为“面对生死的智慧”的分享。在此次讲座中,赵越教授旨在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对这辈子的修行进行启发。也通过科学,让更多的善良的人有信仰。






赵越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

东方智慧商研院创始人、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经济学哲学博士


在讲座中,赵越教授尝试把禅宗智慧融入到现代企业的营销创新领导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让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变成让参与者增长知识,发觉内在智慧,明心见性的契机。赵越教授以学者严谨的态度,从逻辑的大数据给大家推导分析,给大家解答“面对生死的智慧”这个哲学的终极问题。


我要到哪里去?

因现代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一片漆黑。所以大多数人面临疾病时都有特别大的恐惧,害怕死亡。赵越教授指出一个问题:死了是不是就真的没了?如果死亡并不是结束的话,那么我们面对死亡时是否可以从容自在一点?
赵越教授从科学、医学的角度及其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来为大家探索生死的谜题:
濒死体验,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濒死体验中,他看到地球的边缘是球形的。后来经查证,荣格当时所看到的高度为1千多米,而他本人当时躺在病床上。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让他意识到东方的智慧比起西方的心理学来高了一大截。
另一个案例,便是著名作家、记者海明威描述自己的濒死体验时,感觉被炮弹炸了以后灵魂就飘上去了,在空中往下看着自己被炸坏了的身体的一个体验。并且还有大量盲人、小孩甚至6个月大的婴儿濒死体验事例来验证,看到事物的不仅仅只有眼睛,那到底是用什么在看?
濒死体验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历史上已有无数案例,尤其是到现在21世纪心脏复苏的发展,濒死体验案例的累积越来越多,并吸引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医学上来说脑死亡,呼吸停止了5分钟后,大脑会因缺氧而受损不会再活,濒死体验一次次的打破了我们对死亡的认知——显然人死并不是如灯灭,人有灵魂存在着,死亡不代表结束。而灵魂的去处又是哪呢?


我从哪里来?

首先要知道到底“我”是谁。身体是我?性格是我?还是想法是我?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决定性格的不单单是遗传基因,环境、父母、教育等这些因素都只能决定我们50%的性格。不管是一模一样的同卵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甚至是连体人,他们的性格都往往不尽相同。那决定性格的另外50%是什么?现在传统的心理学在这走到尽头了,赵越教授从人的性格这一方面下手,用东方的智慧与现代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灵魂能重新进入一个新的肉体,我们的性格以及意识在死亡以后又转到了一个新的生命上,上辈子的“我”决定了我们另外50%的性格。

而从现实中亦有很多能知道上辈子案例的引子,比如保加利亚籍两月大的女婴儿居然能说8个国家的语言、4岁的钢琴神童、还有催眠、回忆前世记忆、禅定等等。赵越教授告诉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有不少“自身的体验”比如,来到一个从来没有来过的地方,却感觉曾经来过。见到陌生的人却感觉似曾相识,人身上奇怪的胎记,和生来就有恐高、怕水、怕黑暗的性格。这都一一证明了现在的生命与前世有着莫大的关系,轮回确实存在。



从中对我们的启发

既然人死并非灯灭,死亡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旅程开始。人的肉体会结束,而灵魂却会不断延续。上辈子的所作所为,决定了这辈子的福报、天赋、才能。那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经营好下辈子的生命吗?所以我们要做好人,做善良人。如果每一个人都开始考虑自己的行为对自身灵魂产生的结果的时候,相信我们的未来也会变得更好。





对于生死轮回的问题,科学已经无解了,当科学走到极致,走到头的时候怎么办呢?靠什么去解释?这答案,将在下一次讲座中揭晓。



供稿:康复营通讯组
摄影:李国坚
编辑:如静
审核:弘法部办公室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