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历史(四)
ABUIABAEGAAg9J3UkwYo8dnUlgcwrAY4pQM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四月十一日,世宗皇帝向全国颁布谕旨,整顿僧伽。广州知府刘庶接旨后,即选大佛寺作宣旨之所,特于殿前建宝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增建韦驮、伽蓝二殿及僧舍,在寺院外街建东西两座门楼东标“佛境”,西榜“禅林”。此时寺院范围东起今之北京路,西枕龙藏街,南连惠福东,北接西湖路。佛事兴旺,寺僧倍增,为开山以来最鼎盛时期。与光孝、华林、海幢、长寿(位于长寿路,已废)四寺齐名,合称“广府五大丛林”。


列表多图
1  /  1
列表多图-副本1
1  /  1
大佛寺历史(四)-副本1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到广州查禁鸦片,“收缴烟土烟枪总局”设在大佛寺内(见《对西方挑战的首次回应—鸦片战争》图片集196页)。

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太平天国起义,粤府借此机会占用大佛寺西边的大半僧舍设立善后局。僧人失去寺务管理权,纷纷离寺,仅3人看管寺门。民国初年,当局占用殿宇设立“广州市政公所”。民国十年(公元1921),广府五大丛林寺僧及知名居士鉴于“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功利之说甚盛,道德之基益摇”,在大佛寺联名发起并组织建立广州佛教阅经社,以佛教文化及教义影响社会、净化人心。此举深得孙中山大总统嘉许,亲笔书赠“阐扬三密”四字大匾(墨迹沿存,现已复制展出)。



魔方导航-副本2-副本13-副本1-副本1-副本1-副本1-副本1-副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