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王平定全粤后,尚可喜因屠城惨烈,良心有所发现,遂生营造庙堂之念,以此或可达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愿。于是召集僧侣,商议建寺。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五月,适清政府封安南(今越南)王都统使莫敬耀为归化将军,以其子元清为都统使,元清随安南王上京朝觐时,顺路观光百粤。尚可喜在拱北楼置酒迎送。事前告诉寺僧到席间化缘,恳求资助木材。安南王即席表态:满足所求。大批优质楠木,很快便运到广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春,尚可喜自捐王俸,重建佛寺,并亲自董理,于翌年冬竣工。主要建筑有: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两侧建廊庑、方丈室、香积厨、斋堂、库房、僧舍、客堂。殿宇布局及制式,悉仿京师官庙,寺中诸佛像及范金,亦仿北方艺术风格。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以黄铜精铸的3尊三世佛像,各高6米、重10吨,成为岭南之冠,故取名“大佛寺”。